大家好,我是乌鸦。趁着假期,我去影院观看了《志愿军:雄兵出击》,这部电影为《志愿军》三部曲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。电影给我带来了不少惊喜,特别是对抗美援朝战役第一、第二次战役的历史细节展现沪深策略联盟,这些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很少见,让我印象深刻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让我记忆深刻的片段。
1. 战争中的残忍暴行
电影开始时,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刚进入朝鲜的情景。影片通过主角之一李默尹的视角,展示了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看到的情景:在跨江大桥上,李默尹等人目睹了大量朝鲜难民和伤兵衣衫褴褛,艰难地向中国境内跋涉求生。进入朝鲜后,李默尹等伪装成南伪军,通过敌阵时,发现美军和南伪军对朝鲜战俘和平民进行屠杀,甚至对着被杀害的人大声辩解:“他们都是共产党!”
展开剩余85%这一幕虽然简短,却生动地揭示了以美军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在朝鲜半岛犯下的滔天罪行。在朝鲜战争期间,美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,许多村镇被夷为平地。尤其令人痛心的是,美军曾多次使用凝固汽油弹攻击平民区,导致无数百姓被活活烧死。而更为残忍的是,美军下达命令,若难民出现在美军阵地北方,若不听示警,便要枪杀他们。
例如,1950年7月26日,一群南朝鲜难民躲在老根里村的铁路桥下避难,结果美军用机枪开火,导致300多人死亡,其他难民在四散逃跑时沪深策略联盟,又遭到美军飞机的扫射和轰炸。还有一次,1950年8月3日,美军为了防止间谍混入,在洛东江大桥炸桥,致使数百无辜平民落水,而那些幸存者又被美军机枪扫射。
这些暴行直到1999年美联社的记者调查美军秘密文件后才揭露出来,韩国也成立了“真相与和解委员会”,调查后发现美军在朝鲜半岛南部至少犯下了200多起屠杀平民事件,造成大量无辜百姓丧命。
2. 外交战场上的“激战”
电影中还描述了一场精彩的外交战,主要讲的是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安理会与美国的交锋。1950年8月24日,周恩来总理决定向联合国控诉美国在台湾的武装侵略,要求安理会对美国的行为进行制裁,并要求撤军,这就是著名的“美国侵略宝岛案”。
由于当时台湾的代表席位被蒋中正政府窃占沪深策略联盟,周恩来决定派遣伍修权将军作为特派代表,参与联合国的讨论。在联合国会议上,美国代表试图直接打断伍修权的发言,但伍修权凭借有理有据的论述让美国方面哑口无言。甚至在与蒋中正政府代表蒋廷黻的对峙中,伍修权也不畏强敌,巧妙回应,讽刺对方“是不是中国人”,令蒋廷黻一时语塞。
然而,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,联合国最终宣布休会,试图关闭讨论的大门,愤怒的美国方面试图阻止新中国的发声。最终,我方代表团被迫撤回,但这一交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外交力量。
3. 松骨峰的英勇阻击
电影中展现了松骨峰战斗的惨烈场景。美军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猛烈的轰炸和炮击后,三连指导员杨少成从废墟中爬起,大声喊道:“三连还有没有人活着的!”这时,回声久久未曾响起。但让人惊讶的是,在一片寂静之后,三连的战士们纷纷从废墟中站起,继续投入战斗。这一幕在电影中呈现得非常反套路,正是志愿军坚韧不拔、不畏牺牲的精神的真实写照。
松骨峰战斗的历史是真实而震撼的,志愿军38军在经历长途奔袭后,在松骨峰设下阵地,面对美军的疯狂冲锋,志愿军三连以惊人的毅力顶住了每一次敌人的进攻,最终仍有7人坚守住了阵地。这种英勇精神和智勇兼备的表现,令敌人惊愕不已,也打破了美军对于志愿军“装备差,战斗力弱”的刻板印象。
4. 小细节,大历史
电影还展示了一些历史上的小细节,像是志愿军113师夜渡大同江时的“光屁股渡江”情节。虽然看起来有些戏剧性,但这段历史是真实的。当时,志愿军的领导干部毫不顾忌个人形象,脱去衣物,用最简单的方式渡过大江,向敌人发起突袭,这种不拘小节的作战方式反映了志愿军在极端环境下的机智与果敢。
结语
通过电影《志愿军:雄兵出击》,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的英勇与牺牲。松骨峰战斗的故事,伍修权与美国代表的交锋,这些历史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,都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抗争中的坚韧与智慧。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胜利,更是一次精神的胜利,彰显了中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的崭新力量。
发布于:天津市泸深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